本文使用資料來自 2025 年 11 月 9 日至 11 日間 Threads 平台共 2,940 則 含有「普發一萬」相關關鍵字之公開貼文。
分析工具以 AI 進行文本關鍵字分類,分為以下四大主題與五個細項類別,採 關鍵詞出現次數 作為指標,統計「貼文內容中出現該消費類型關鍵詞」的比例。
主要分析參數如下:
- 範圍:2025/11/09–2025/11/11 Threads 貼文
- 樣本數:2,940 則
- 分類依據:貼文文本中關鍵詞出現
- 類別一(消費方向):國內消費、旅遊/出國、儲蓄/理財、還債/繳費
- 類別二(國內消費細項):餐飲美食、服飾美容、家電3C、娛樂休閒、生活用品
主要結果:七成以上傾向國內消費
在所有貼文中,出現消費用途描述的占比約三成,其中「國內消費」的相關字詞(如「買、吃、購物、衣服、咖啡」)出現在 22.3% 的貼文中,為最明顯的用途傾向。
其次為「儲蓄/理財」約 4.8%、「旅遊/出國」4.0%,以及「還債/繳費」1.2%。
換句話說,在整體社群語料中,台灣人更傾向將這筆補貼用於國內消費或生活支出,而非國外旅遊或償債用途。
| 消費類別 | 出現貼文數 | 佔全部貼文比例 (%) |
|---|---|---|
| 國內消費 | 1,118 | 22.32 |
| 旅遊/出國 | 204 | 4.07 |
| 儲蓄/理財 | 242 | 4.83 |
| 還債/繳費 | 62 | 1.24 |
國內消費細項:餐飲與服飾成雙主軸
進一步分析「國內消費」貼文的具體內容,結果顯示:
- 餐飲美食類(如「吃飯、咖啡、甜點、火鍋」等)占比最高,達 26.9%,不少貼文提到「請家人吃飯」「普發一萬拿來喝咖啡」等用法。
- 服飾美容類 次之,約 20.6%,集中在「雙 11 購物」「換季衣物」「買鞋或包」等。
- 家電3C 約 6.9%,多數貼文提到「補差價買手機或耳機」。
- 娛樂休閒 僅約 3.8%,主要為「看電影」「演唱會」等支出。
- 生活用品 僅 2%,多為「日用品、衛生紙、清潔用品」。
| 產品類別 | 出現貼文數 | 佔國內消費貼文比例 (%) |
|---|---|---|
| 餐飲美食 | 301 | 26.92 |
| 服飾美容 | 230 | 20.57 |
| 家電3C | 77 | 6.89 |
| 娛樂休閒 | 42 | 3.76 |
| 生活用品 | 22 | 1.97 |
這樣的分布顯示,多數民眾傾向用這筆補貼「改善生活品質」,而非長期儲蓄或重大投資,整體消費傾向偏向輕消費、即時享樂型。
國外旅遊傾向低,心理仍以「補貼」非「獎金」看待
儘管部分貼文提到「想出國玩」「用來買機票」,但比例僅約 4%。在貼文語意上,「旅遊」更多出現在「如果再多一點就能出國」這類假設語氣,而非實際規劃。
這顯示多數台灣民眾仍將「普發一萬」視為一筆「補助生活的額外現金」,用於日常支出或中小額享樂消費,而非高額的境外開銷。
分析觀察:小確幸型消費的再現
從數據來看,「普發一萬」引起的不是豪華旅遊潮,而是小確幸經濟的再現。
許多人將錢花在「吃一頓好的」「買件想要的衣服」「升級生活小物」,象徵疫情後社會仍重視小額幸福感的延續。
而 Threads 上的留言語氣,也顯示民眾將此視為「喘口氣的補貼」,在物價壓力下,用一萬元為生活注入一點彈性。
結語
這份 Threads 貼文分析雖非全體代表,但能反映台灣人在普發現金政策下的消費文化:
務實但不悲觀,精打細算又帶著一點自我犒賞。
餐飲與服飾的高比例,透露出台灣消費者偏好把額外現金花在「能即刻感受到幸福」的地方。
未來若政府希望藉補貼刺激內需,這類「可即時享用」的產品與服務,或許正是最能回饋經濟動能的環節。